2014中東局勢轉變

Event Type: 
Preaching/Talk
Date: 
10/06/2014(星期二) PM 12:45 to 11/06/2014(星期三) PM 12:45
2014中東局勢轉變

 
當我們進入2014年之際,以色列正經歷巨大的區域轉變。「阿拉伯之春」的歷史變革事件結果未明,以色列還必須面對新一輪的以巴和談,前提角力的焦點在於巴勒斯坦不承認以色列國家地位的合法性。此外,還包括東北方鄰國敘利亞的殘酷流血內戰,以及埃及不斷上演的暴動。美國也正在改變介入中東的態度,使傳統的盟友以色列和沙烏地阿拉伯感到挫折。但最令人憂心的議題,是不斷增加的伊朗核武威脅。

 

然而一些以色列分析家說,以色列的情況比預期好。以色前軍事情報局長阿摩斯‧雅德林(Amos Yadlin)樂觀地表示,以色列在溷亂的中東,是穩定的強國,她最激進的敵國敘利亞,正因內戰癱瘓;埃及的新軍事領導者,比穆斯林弟兄會友好。雅德林強調,以色列的天然氣和葉岩油資源,很快就會自給自足。

 

然而,雅德林最擔心的,是伊朗發展核武所帶來的威脅。倫敦一個重要的國安智庫提出警告,伊朗已具有突破性的能力,足以在一個月內製造核子彈頭。

 

所以,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對伊朗發展核武警覺不安,係其來有自。去年十一月美國國務卿凱瑞與納坦雅胡一同露面時,納坦雅胡公開嚴詞批評,西方國家對伊核所提出的協定,是「極差的政策」,遭到以色列完全拒絶。

 

以色列是否應該擔憂目前西方國家與伊朗達成的協議?伊朗真的對以色列產生實質存在的威脅嗎?提到區域挑戰的議題時,以色列就無法倖免?這都是以色列進入新的一年面臨的主要問題。

 

與伊朗恢復關係

 

新任伊朗總統魯哈尼,去年(2013)在聯合國採取「討好對手」的外交手段,改變了西方列強長期對伊朗核武冷淡的情勢,而決定與伊朗達成過渡協定,承諾有限度地解除對伊制裁,以換取伊朗在六個月內,暫時停止提煉濃縮鈾。在這六個月期間,持續進行談判,以達成永久性的協定,解決伊朗對核子野心的棘手爭議。

 

當歐巴馬政府慶賀與伊朗達成協議,以使世界更安全之際,納坦雅胡卻稱此協定為「歷史性的錯誤」,把世界推向「更危險的地步」,指責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同意伊朗有權提煉濃縮鈾,同時還解除了國際社會多年施壓所建立的制裁機制,只為了換取伊朗表面的讓步,以為伊朗會在幾週之內就改變態度。

 

以色列官員同時宣稱,此項協定破壞聯合國六項安理會決議,原本明定要求伊朗完全卸載提煉濃縮鈾的設施。此外,以國官員還強調,伊朗已經投資2000億美元在核子發展上,但卻仍未見到任何和平互惠的影響──甚至連電力供應也沒半撇。

 

許多美國國會議員也對伊朗可能隨時輕易改變作法而感憂心,而且要再恢復對伊朗的制裁,恐怕費時曠日,惟施加經濟壓力,才能迫使伊朗重返談判桌。

 

最後,伊核日內瓦協定顯示,美國總統歐巴馬目前對於與伊朗恢復關係的興趣,大於只要求伊朗停產核武。事實上,美國放下1979年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危機的教訓,目前已經打開外交新頁,包括歐巴馬于去年9月與魯哈尼展開個人接觸。

 

美國政策轉變

 

近來,歐巴馬政府對中東局勢採取的行動,對整個中東地區造成不小的衝擊。首先,白宮停止經援埃及數億美元,以抗議軍政府于去年6月推翻穆斯林弟兄會。此舉不僅使開羅當局感到苦惱,也使以色列感到不安,因為1979年以埃簽訂和平條約之後,美國外交援助一直是雙方和平的關鍵。

 

同時,針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以化學武器攻擊自己的百姓,歐巴馬也遲遲不敢作出強硬回應,美國的退縮不前,確保了阿薩德政權持續到如今。美國對中東情勢的種種回應,使沙烏地阿拉伯倍感憂心失望,並拒絶參加聯合國安理會的會議,以抗議白宮對中東採取的新政策。

 

美國討好伊朗,顯示其逐漸向什葉派靠攏,而把阿拉伯世界佔大多數的遜尼派擺一邊。在阿拉伯之春覺醒之際,美國的行徑使遜尼派與什葉派長久以來的嫌隙再度加深,尤其是敘利亞、伊拉克和黎巴嫩。敘利亞內戰2年以來,死亡人數已高達13萬,600-800萬人被迫離開家園。

 

回顧阿拉伯之春

 

今年1月,橫跨整個中東的阿拉伯之春政治起義屆滿三週年。動亂中,獨裁者下臺,暴力與內戰使國家遭受蹂躪劫掠,然而36個月過後,仍很難評估這些歷史動盪所帶來的實際影響和方向。

 

阿拉伯之春首先產生的希望,是阿拉伯國家最終會施行民主自由,但是易變的中東使這種樂觀主義很快就因為嚴酷的現實而觸礁。不過,清楚的趨勢顯示,這個非常時刻,阿拉伯國家容許人民自由選舉,在激進的穆斯林社會中,人民得以自由投票,的確是屈服在民主權利壓力下的反應。

 

學者指出,伊斯蘭教和民主制度的主張概念無法相容,似乎無庸置疑,因為伊斯蘭教採取政教合一,需要完全服從伊斯蘭教法。

 

同時,國際社會在今年初召開和平會議,致力結束敘利亞殘酷的內戰,卻踢到鐵板。主要的癥結點在於,反抗軍要求獨裁的阿薩德總統在成立過渡新政府之前,必須先下臺。凱瑞的要求

 

另一項中東和平協調未果的,是以巴和談新方案。美國國務卿凱瑞去年往返中東十次,尋求歷史和平共識,然而最後未達成協議,因為對於核心議題的鴻溝太大。例如,巴勒斯坦堅決反對以色列要求在約旦河谷繼續駐軍;以色列對於巴勒斯坦仍無情地煽動反猶情緒,認為巴方還沒有意願達成和平協定。此外,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無法有效領導迦薩走廊,自然無法代表其達成以巴和談協定。

 

所以凱瑞現在宣稱,以巴和談採取「架構」協定的方式,使雙方未來和談朝全面解決100年來的衝突進行。

 

屆時,難以預料在整個中東,是否會出現新的轉變和動盪,攔阻和平進程。

 

媒體部主任David Parsons

 

華人事務部翻譯